24. 【B】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曾提出史家要有才学识三长,所谓史识就是对历史的见解,反映作者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史学就是学问、知识面;史才是研究历史的方法。通过材料我们也不难理解,史学与史才就好像黄金和经营技术一样,一个是学问一个是方法,故能够体现出对史料进行加工的选项应为正确选项。A项干扰性较强。春秋笔法是微言大义,即在叙事中暗含褒贬,所以孔子暗贬郑庄公属于孔子对历史的见解,即史识;B项通过文献与考古的方法对历史原始材料进行研究属于对方法的应用,故为史才;C项搜集信息为史学;D项为对历史发展的见解,应为史识。
?
25.【B】材料出自张载《西铭》,首先要明确张载是北宋五子之一。材料的意思为天子是我乾坤父母的嫡长子,而大臣则是嫡长子的管家。A项世族门阀制度初于东汉、发于三国、盛于晋、衰于南北朝;B项符合材料意思;C项材料中并未体现;D项理学为官方所接受在南宋,成为统治思想应在明清时期。
?
26.【A】本题关键在于准确理解材料意思,无论是宋太祖、宋神宗还是苏轼,他们这些见解的共同点都在于对读书人做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A项正确。也可以采用排除法,B项干扰性较强,但仔细分析可发现材料未提出“德主”理念;C项只概括了宋太祖的部分观点,属于以偏概全;D项并未体现“法律健全”。
?
27【D】.提干的主题是对于西方开矿“中国之人惑于风水者众”说明中西文明不相容,激烈碰撞,3选D而A没有体现,B是对现象的曲解,C不足以体现说明。
?
28【D】.提干强调近代上海汽车有攀升但因为人们依然步行为主,说明了以汽车业发展为例子的城市近代化,受到了人们习惯方式的制约,故选D而A是曲解是错误的理解B没有体现没有说明是中心,而C本身错误,提干第一句已经说明。
?
29【C】因为
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是
1937年10月12日
蒋介石出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是1942年1月5日
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是1938年3月16日—4月15日
民族工业由华中向西南地区转移是1938年南京政府迁到重庆时期
?
30. 【B】本题涉及到三个时间点:1931年11月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1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主席, “毛主席”之称始于此时。新中国成立时即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54年即当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从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责到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真正地确立起来,故B正确。
?
31. 【C】“法不阿贵”出自《韩非子·有度》。法:法律。阿:偏袒;讨好。法律即使是对贵族也能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罗马的《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为了缓和平民和贵族的尖锐矛盾而出台,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两者共同点都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特权,故B项正确。本题亦可采用排除法,A项为《十二铜表法》的背景;B项在韩非所处的战国时期贵族势力确已衰落,但罗马在《十二铜表法》时期贵族势力依然很强大;D项说的是《十二铜表法》,韩非的主张是法制观念,并不是具体的律法,更非习惯法。
?
32.【A】通过材料中的“新兴的商业资本家”可以推测题干中的“经济政策”时间应为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商业资本发展迅速,国家统治者需要商业资本家的发展来增加税收,同时商业资产阶级也希望获得国家的强有力的支持来获得更大的利益,进行资本积累。故选A。B项垄断资本主义出现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项按商业资产阶级出现早于工业资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而此时商业资产阶级还处于“新兴”阶段可知,此时工业革命并未进行;D项,经济民族主义顾名思义是?;け竟骋?,打击进口贸易、高筑贸易壁垒。这种做法并不利于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
?
33. 【B】A项与史实不符,C项与图示白银流向不符,白银流向东方,加剧贫困之说不合逻辑。D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
34. 【A】B与材料主题思想不符。C项19世纪下半叶德国已经完成统一。D项材料未体现。
?
35. 【C】ABD项未能完全结合图表中的时间,此时正处于苏德战争时期,苏联国内经济遭受战争更破坏,日用品短缺,故需要通过发展个体经济弥补短缺。
?
?